新闻中心
News
43岁被开除,离婚欠债200万,27年后他成为世界第一!
童年贫困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吃一个白面馒头
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在贵州镇宁县(黄果树瀑布附近)的一个贫困小村庄。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农村中学教师,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 他从小就经历过战争、贫困、三年的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因此,任正非的童年虽然在贫困中度过,但他却是幸福而美好的。
任正非在贵州偏远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县读初中和小学。 由于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的自然灾害期间,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
吃不饱,穿不暖。 任正非高中毕业之前从未穿过衬衫。 夏天的时候,他还是穿着厚厚的外套。 家里几个人只有一床被子,做饭都在一楼。 贫穷程度连后来洗劫房子的“造反派”都惊呆了。 任正非每天都在挨饿,无心学习。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个白面馒头。
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到山里去挖野草根煮着吃。 偶尔有一个馒头,任正非的妈妈会把它切成九等份,每人只吃一口,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活下来。
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但此时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弟妹的处境也更加困难。 母亲想尽办法给他买了两件衬衫和一床拼布被子,陪伴任正非度过了艰难的四年大学生活。
任正非学习非常刻苦。 他在大学自学了自动控制、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
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任正非表示,“没有经历过童年的烦恼、饥饿和挫折,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华为的今天。”
从部队调往深圳
遭遇人生第一个“陡坡”
大学毕业后,他参军并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 1983年,国家调整组织机构,撤销基建工程兵团。 任正非从部队调任团副,来到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 他曾担任当时深圳最好的公司之一南油集团旗下一家电子公司的副总经理。
在这里,任正非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陡坡”。 任正非在一次交易中被骗,导致公司无法收回超过200万的货款。 当时,当地城市的平均月工资只有100多元。 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被南油集团“打包”,任正非失业了。
任正非失去了经济来源,妻子与他离婚,他有一老一幼,还要照顾六个弟弟妹妹的生活。 他和父母租了一间小房间,阳台当厨房,生活简陋。 进入逆境。 任正非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达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为了省钱,任正非的母亲通常会在菜市场捡一些废弃的菜叶,买便宜的死鱼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40岁开始创业
重担之下,果断决定
身陷中年危机的任正非无暇感叹,家庭的责任和事业的紧迫感迫使任正非别无选择,只能下海立业,做实事。
1987年9月15日,由于经济拮据,43岁的任正非找到朋友凑了21000元在深圳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HAX模拟交换机代理商。
任正非将公司命名为“华为”,寓意“中国有事做”,愿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
就这样,深圳失去了一位国企干部,中国多了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教父”。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任正非的思想里并没有太多的理想主义。 他只是想谋生,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个在压力下前行、被迫无所事事的创业故事。 斗争。 可以说,任正非的早期生涯有些悲惨。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做程控交换产品的朋友请任正非帮他推销一些设备。 经过几次经历后,任正非产生了决定自己做的想法。
华为成立时租用的办公楼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后,任正非依靠深圳特区的信息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当地赚取差价。 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 对于深圳的企业来说,依托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 无论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提要,对于任正非这样的通信技术外行来说都是一样的。 他们必须从头开始。
在销售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 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主导。 当时,该国使用的通讯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民族企业在其中没有地位。 这时,43岁的任正非突然展现出自己的商业天赋,决定自己做研发。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就比普通人具有更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敏感度和决心。 那时,他才能体会到“技术是企业之本”,从此告别了“代理商”的身份。 ,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依托深圳,公司快速成长
1991年9月,华为租用了深圳市宝安县浩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研发程控交换机。 最初,公司只有约50名员工。
当时的华为公司不仅是生产车间、仓库,还有厨房和宿舍。 十几张床靠墙排列着。 床位不够,就换成了泡沫板床垫。
每个人,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在那里吃住。 当他们工作累了的时候,可以小睡一会儿,然后醒来继续工作。 这也是初创公司的普遍现象,但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 直到华为出海,直接与外国公司合作,华为员工也开始在欧洲奋战。 满场的外国友人无不震惊,连连称赞。
为了激励员工,坚定自己的决心,在领导会议上,任正非站在五楼会议室的窗外对全体员工说:“这次研发成功了,我们都成长了。如果研发成功了,我们大家都成长了。”失败了,我就离开大楼。” 跳上跳下。”任正非最后的选择充满了悲剧。
华为公司总部办公楼
1991年12月,第一批三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 当时,公司没有现金,如果不发货,就会间接面临破产。 幸运的是,三台交换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1992年,华为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 当年产值达到1.2亿元,利润突破1000万元。 当时,华为只有100名员工。
这样的增速,与深圳速度的口号相呼应,这样的盛况只属于那个时代。
华为就像一只来自深圳的狼,冲进了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